知、仁、勇三者,天下之达德,所以行之者一。一则诚也。止是诚实此三者,三者之外,更别无诚。---《二程遗书》
【翻译】
智慧、仁爱、勇敢,是天下通行的德行,得到它们的途径只有一个,就是诚。只是诚实地奉行这三件事,除了这三件事外,其他也不叫做诚。
凡立言欲涵蓄意思,不使知德者厌,无德者惑。---《二程遗书》
【翻译】
发言立论要有含义,不要让有德行的人讨厌,让没有德行的人疑惑。
所见所期,不可不远且大,然行之亦须量力有渐。志大心劳,力小任重,恐终败事。---《二程遗书》
【翻译】
眼光和目标,不能不远大,但是实现它必须量力而行、慢慢来。志向大、心中劳累,力量小却担起重任,只怕最终会失败。
行礼不可全泥古,须当视时之风气自不同,故所处不得不与古异。如今人面貌自与古人不同。若全用古物,亦不相称。虽圣人作,须有损益。---《二程遗书》
【翻译】
礼仪不能全死守古人,要看到时代风气的不同,所以行为不能不和古人有所差异。就好像现在的人和古人的面貌不一样。如果全用古代的东西,就不相配了。所以即使是圣人订立的,也要根据时代修改。
凡学之杂者,终只是未有所止,内不自足也。譬之一物,悬在空中,苟无所倚着,则不之东则之西,故须着摸它别道理,只为自家不内足也。譬之家藏良金,不索外求,贫者见人说金,须借他底看。---《二程遗书》
【翻译】
学问很杂的人,终究没有收获,内在不足。比如一个东西悬在空中,如果没有依靠,就会东摇西晃。所以还要去学习别人的道理,只是因为自己内在没有充足。比如家中有黄金,就不会向人乞求,穷人看到别人谈黄金,想要借来看。
人于天理昏者,是只为嗜欲乱着它。庄子言“其嗜欲深者,其天机浅”,此言却最是。---《二程遗书》
【翻译】
人昏昧不明天理,只是因为欲望扰乱。庄子说“嗜欲重的人,天生的灵性就浅了”,这句话很对。
言个义理,仁者又看做仁了也,知者又看做知了也,百姓又日用而不知,此所以“君子之道鲜矣”。此个亦不少,亦不剩,只是人看他不见。---《二程遗书》
【翻译】
说最根本的道理,仁者只见仁,智者只见智,百姓每日使用却不知道,所以懂得君子之道的很少。这个东西不多不少,只是人们没看见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