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不患其不富,患其亡厌。其唯廉士,寡欲易足。(寡:少。)《汉书·景帝纪》
【意译】
人们不要忧虑自己不富裕,可忧虑的是自己贪得无厌。只有清廉的贤士,欲望少而容易满足。
与不待积,取无谋实。并散千金,诚不可能;赡人之急,虽乏必先。(与:给邓;施舍。取:接受援助。谋实:谋求实惠。意即道义上的支持也好。)《宋书·颜延之传》
【意译】
给予救助不必等到有了积蓄,接受援助也不必谋求实惠。普遍地施散千金,诚然不可能做到,但是救人急难虽然自己贫乏也必优先给予别人。
奢者狼藉俭者安,一凶一吉在眼前。《白氏长庆集》
【意译】
奢侈之人将败环自己,勤俭之人将来能活的安然,是凶是吉就在眼前你的生活态度上。
君人者,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,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。人:民。《旧唐书·魏征传》
【意译】
统治民众的人,如果能够见到自己想要的东西,就考虑要知足来警戒自己;将要有大规模的营造工作,就考虑要知道适可而止来使民众安宁。
存亡之所在,节嗜欲以从人,省畋游之娱,息靡丽之作,罢不急之务,慎偏听之怒。《旧唐书·魏征传》
【意译】
在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时后,应当节制嗜欲来顺应民心,放弃游猎的娱乐,停止奢侈华丽的宫殿建筑,停止不急需的工作,谨慎的对待因偏听所产生的怒气。
若其位居尊极,炫耀聪明,以才凌人,饰非拒谏,则上下情隔,君臣道乖,自古灭亡,莫不由此也。《旧唐书·孔颖达传》
【意译】
如果自己处在权其尊贵的位置上因而自以为有才能而轻视别人,掩饰自己的过失而拒绝接受劝谏,就会使得上下之间情况阻隔不通,君仁臣忠的道理相违,自古以来国家灭亡,无不是由此造成。
自开辟以来,书籍所载,德薄任重而能寿考无咎者,未之有也。故范蠡、疏广之辈,知止足之分,前史多之。(多:赞美;称颂。)《旧唐书·姚崇传》
【意译】
自开天辟地以来,书籍中记载,凡是道德浅薄而又担任重要官职的人,能够长寿而又没有过错的,还未有过。因此范蠡、疏广这一类的人,懂得知足适可而可止,前代史书上称赞他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