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----《老子道德经》
【意译】
“道” 是天地万物的统一规律,是平等一如的。由于众生不明平等之理,而起分别;故有‘你我’、 ‘善恶’等对立矛盾的观念生起。有了‘你我’的对立观念,就会生出笫三种‘他’ 的观念。最后依‘你我他’ 这三种观念为基础,就会生出无量妄想,形成万物差别。
文武之政,布在方策;其人存,则其政举,其人亡,则其政息。---《礼记·中庸》
【意译】
文王、武王的政治主张,典籍中均有记载。如有文王、武王那样的人存在,他们的政治主张就能实行;如无文王、武王那样的人存在,他们的政治主张就会消失了。
一家仁,一国兴仁;一家让,一国兴让;一人贪戾,一国作乱,其机如此;此谓一言偾事,一人定国。---《大学》
【意译】
国君一家仁爱,全国就兴起仁爱的风气;国君一家谦让,全国就兴起谦让的风气;如果国君一人贪婪凶暴,全国百姓就会犯上作乱。君民间的道理就是这样,这就叫做:一个人的言论可以败坏事业,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安定国家。
政以治民,刑以正邪;既无德政,又无威刑,是以及邪。---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
【意译】
德政是用来治理百姓的,刑罚是用来纠正邪恶的;既没有开明的德政,又没有威严的刑罚,就会产生腐败动乱的社会局面。
叶公问政。子曰:“近者说(说音悦),远者来”--- 《论语·子路》
【意译】
叶公向孔子询问为政之道。孔子答道:“如果能使境内的民众感到愉悦,又能使境外之邻邦慕名而来,这就是最成功的为政之道。”
子曰:“有国有家者,不患寡而患不均,不患贫而患不安。盖均无贫,和无寡,安无倾。”---《论语·季氏》
【意译】
孔子说:“不管是掌握国家政权的天子,还是掌握整个家族的族长,都不必担心财富不多,而要担心财富分配不均;不必担心国家贫困,而要担心民众不安定。如果财富分配平均,便无所谓贫穷;民众心态平和,便不觉得财富太少;民众安定了,政权便不会倾覆。”
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;寡助之至,亲戚畔之;多助之至,天下顺之。---战国·孟轲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
【意译】
能顺应天道人心的人,帮助他的人就多;不能顺应天道人心的人,帮助他的人就少。帮助的人少至极点,连亲戚都反对他;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,全天下的人都顺从他。
夫权谋有正有邪,君子之权谋正,小人之权谋邪;夫正者其权谋公,故其为百姓尽心也。---《说苑·权谋》
【意译】
政治谋略,有正有邪;有德之人政治谋略正,无德之人政治谋略邪。正的标准在于‘公’, 而‘公’的表现形式就是尽心尽力为百姓谋福利。
为人上者,患在不明;为人下者,患在不忠。《说苑·丛谈》
【意译】
做为领导者,最大的过患在于不能公正廉明;做为老百姓,最大的过患在于不能忠君爱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