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不敬,则上无威。《南齐书》
【白话】
地位低下的人对地位高的人不尊重,那么地位高的人做事就不会有威信。
下令如流水之原,令顺民心。《史记》
【白话】
下命令要像流水的源头,使它顺从民心。
下情上达,天下罔不治;下情上壅,天下无不乱。《清史稿》
【白话】
下面的情况能够传达上去,国家没有治理不好的;下面的情况受到壅塞蒙蔽,国家没有不出乱子的。
大小之狱,察之以情,一人呼嗟,或亏王道。刑罚得失,乃兴废之所由也。《魏书》
【白话】
大小讼事,都要认真考察它的实情,若有一人呼冤悲叹,也许就会毁坏国家的法度。刑罚是否得当,这是国家兴亡的原因。
人主之职在知人,进君子而退小人,则大功可成。《宋史》
【白话】
国君的职责主要是知人善任,任用有才德的人,斥退坏人,这样就可完成大的功业。
人主之所恃者人心而已,如木之有根,灯之有膏,鱼之有水,农夫之有田,商贾之有财。失之则亡,此理之必然也。《宋史》
【白话】
国君所依赖的是人心,正如树木之有根,灯之不可无油,鱼之不能离水,农夫不能无田地,商贾一定要有资金。如果失掉它就要灭亡,这是必然的道理。
人主不断是名乱。《宋史》
【白话】
国君优柔寡断就叫做动荡不安。
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。《论语》
【白话】
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打算,必然会有忧患来到眼前。
人不畏死,不可以死恐之。《北史》
【白话】
个人若不怕死,就不可能以死来恐吓他。
(意谓治理国家不能光靠严刑峻法。)
人主之患,莫大乎处危亡而不知;人臣之罪,莫大乎知危亡而不言。
《宋史》
【白话】
国君的忧患,没有比处于危亡之中而不知为最大的了;臣子的罪过,没有比明知危亡而不言为最大的了。
人主有大职三:任贤,纳谏,赏罚是也《宋史》
【白话】
国君重大的职责有三:这就是任用德才兼备的人,采纳直言规劝,赏善罚恶。
人主以兼听为美,必本至公;人臣以不欺为忠,必达大体。《宋史》
【白话】
国君要以听取多方而的意见为美,一定要根据至公至正办事;作为君主的臣僚应以不欺君为忠,一定要顾大局,识大体。
人力不可不惜百姓不可不养,养之逸则富以康,使之劳则怨以叛
《旧唐书》
【白话】
民众的力量不可不顾惜,老百姓不可不恤养,恤养而使之安逸便富厚而康乐,使用而使之劳苦则怨恨而背叛。
人之所宝,莫宝于生命;德之厚者,莫厚于宥死。《北史》
【白话】
人最珍惜的,莫过于自己的生命;最崇厚的德行,莫过于对犯死罪者的宽恕。